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必须要让生命中**重要的人接纳,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这个接纳的本身是无条件的。反过来说就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如果孩子能够确认,无论他是什么样子,父母都一成不变地爱着他,那么他就获得了**牢固的安全感;如果孩子能够确认,父母永远鼓励他自由地探索世界,接受他的独立性,支持他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就获得了**坚实的自信心。这是所有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美好的礼物。
每个孩子在这个社会里,他会遇到别人给他贴金色的标签,也有人会给他贴小灰贴,但如果要让孩子做一个从容的人,从容不惊的人,请做父母的无条件的接纳他。告诉孩子,我爱你,你是独一无二的,在我的眼中,你是宝贝,我无条件的爱你,即使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说你的孩子是一个废物,是一个没有用的人时候,你也要告诉他,你在我的眼中就是我们的宝贝,我们永远的爱你。孩子一个正确的自我形象就一定会立得起来,他就再也不会担心这个社会任何人的偏损,会再把他击倒,所以当我们接纳孩子的时候,就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带来一个正确的自我形象。
一、爱,从无条件接纳孩子开始。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多高,还有**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使他们行为不佳。”孩子需要了解父母一直是爱他们的,不管他们在某一件事上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这种爱才是无条件的。
有一个气质很高雅的儿科大夫向心理医生诉说:“我的牙齿排列不整齐,小时候妈妈总是说我笑起来很糟糕。为此,我非常非常自卑,很少在别人面前笑,即使笑了,也是很不自然,让人觉得特别特别别扭。到了大学,我都不敢接受男同学的邀请。”一个身材修长挺拔的高三男生诉说:“在我小时候,我妈妈老是说我的脸形不好看,没有棱角。鼻梁也不够高挺,更不是人们欣赏的希腊鼻或是罗马鼻,嘴形也既不坚毅也不性感。我一直认为自己长得一无是处,现在我的脸上又长出了层出不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青春痘,我特别苦恼,特别自卑。”看看这些这些孩子吧,他们的长相或其他各方面都不错,却对自己的容貌及自我非常不满意。探究其原因,就与他们的父母经常说“你长得不好”等的负面暗示有关。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他们的全部,包括他们的长相。孩子长得不好看,能不能怪父母呢?这当然不能怪父母。能不能怪孩子呢?更不能怪孩子。作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相貌来源于遗传,是一种“天生”,容不得个人选择。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只有接受,面对现实,接纳自己的容貌。应该让他们知道一个人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容貌上,更体现在气质上,体现在精神状态上。外貌美只是一种表象,它需要有丰富的内涵来支撑,比外貌更美的是美丽的心灵和美的智慧。父母要教育孩子扬长避短,“以才补貌”。自己相貌不佳,完全可以从才华、事业等方面弥补。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上了一扇窗,同时就会打开一扇门。不要为自己的相貌不佳而苦恼、而自卑,才华、能力、修养、品位和一颗美丽的心灵,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魅力。容貌,是天赐的一种标志!我们都要珍惜!
我们喜欢孩子,是因为他听话,是因为他学习努力,是因为他成绩好等。那么,有多少父母是单单因为孩子是你的孩子而喜欢过他们呢?有多少父母曾对孩子说过:我为你自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二、无条件的尊重与关怀
“人生而自由平等——卢梭。”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爱子女是人之常情,甚至可以说是父母的天性。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但却很容易走向极端:溺爱,只尊重孩子,不尊重自己;严管,只尊重自己,不尊重孩子。如果你能尊重你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让他把话说完。他说的时候你用心去倾听,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他感受到了被尊重,这样这个孩子才肯与你说话。你要平等地对待他,你与他之间应该有任何问题,都要在一起讨论才对。我们有许多父母,不允许孩子讲话,不允许孩子申辩。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
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不但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有时还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能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育子女,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事一种犯罪。
美国父母这样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三、无条件的接纳与欣赏
诸如“如果你听话,我就喜欢你”这种有条件的爱常常导致孩子无法自己爱自己、肯定自己,同时也学会自我挑剔、批判,所以缺乏自信、自我概念薄弱、自我价值感低,处处以父母的标准为评判依据,当然也很难发展成完整的健全个体。
相对地,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欣赏的孩子,会觉得有安全感,家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自由自在、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父母永远是他**值得信赖、**可靠的人。
**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父母生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这爱的**目标,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万万不可用同一的分数或名次来衡量。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出人头地。可是,当孩子已经努力了仍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办呢?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被称为“篮球飞人”的乔丹小时候就非常喜爱篮球,他**崇拜的人就是大卫。汤普森,他常梦想自己能长得很高。那段时间,小乔丹总是天真地问妈妈:“妈妈,我能不能长得更高一点?”面对小乔丹稚嫩的问题,妈妈总是满脸微笑地说:“能啊!我们的小乔丹当然能长得更高!”“每天晚上你睡觉的时候,妈妈都会为你祈祷,而且还会在你的鞋子里撒盐,这样我们的小乔丹就可以长得更高了!”就这样,在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小乔丹对篮球也充满了梦想。
在1972年的一天,刚看完一场慕尼黑奥运会比赛的乔丹跑进厨房,他非常激动,向妈妈宣布:“总有一天,我要参加奥运会,我要参加篮球赛,我要得金牌!”乔丹的母亲听到孩子的这番“疯话”肯定地对乔丹说:“孩子,我非常相信你!你是**可以的!那我们从今以后就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你看好不好?”小乔丹使劲地点头。
从那以后,母亲每天都在鼓励着小乔丹,小乔丹也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的努力着,虽然在中学阶段他遇到过很多打击,他总是用“妈妈说我行!”来为自己打气加油,所以他一直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父母无条件的鼓励与支持,能浇开孩子的自信之花。当孩子受挫时,说几句理解的话;当孩子沮丧时,说几句鼓励的话;当孩子疑惑是,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只要鼓励和支持孩子,他们就会有自信,作为父母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