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结、职场类: 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自卑、自残、紧张、疑病症、脸红恐惧、余光恐惧、心脏病恐惧、艾滋病恐惧、考试紧张、失眠、神经衰弱、职场压力、工作怠倦、情绪低落、厌食暴食、老年心理、性心理等
婚恋、情感、家庭、亲子类:婚姻危机、婚外情、出轨、夫妻关系、离婚、失恋、单亲家庭问题、婆媳关系、男人心理、女人心理、孩子学习、考试、性格、早恋、网瘾、厌学等
请教成年人如何在亚历山大状态下,调整心态从事淡定地完成目前任务,从而快乐工作生活哈?谢谢(2013/8/11 16:49:21)潍坊新月心理咨询中心贾爱强 回复:您好: 一个成年人,生命的格局已经基本上定型。要想快乐的工作和生活,心态是关键。 我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心理咨询的实践应用,总结出一个“顺势心理疗法”。其核心,就是“接纳”、“随缘”、”“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提出“不与自己对抗,你会更强大”的理念。特别适合中年人的心态调整,上半生改变为主,下半生适应为主。 想改变自己的工作、想改变自己的老公、想改变自己的个性、想改变。。。。。。,如果我们总是处于一种和周围环境对抗的状态,总是处于一种与自己对抗的状态,谈何满足,谈何淡定?这样你的感觉会好吗?会快乐幸福吗? 把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外界亲人的改变,建立在外界金钱、职位的改变等等。 也许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形成了这样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模式。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目光和焦点落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心里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英国西敏寺大教堂的墓碑林中,有一块颇为特别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岩石质,造型也一般。周围有二十多位国君的墓碑,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均葬在此。许多英国名人,例如牛顿、达尔文和狄根斯也葬于此。他们的墓碑都造型精美,石质上乘。相形之下,那块普通的墓碑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更何况它只是一位无名氏的墓碑,既无姓名,也无年月。 但就是这样一块墓碑,却竟然名扬四海。游客来到西敏寺,可以不去拜祭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国君们,甚至可以不去拜祭诸如牛顿或达尔文这些大师们,却鲜有不来看看这一块普通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了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时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及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个故事,说明了把重心建立在自己的身上,改变自己的重要性。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年轻时没有很好的看到自己、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这个故事,对有雄心壮志年轻人有启发。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叫年轻人认识到了建功立业的出发点在哪里。 对中年人,我认为还要更进一步,更深刻一些地认识到,我们也许已经没有太多的远大理想,也许我们要求的现实了很多,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只是要求目前生活的轻松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心态淡定一点罢了。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到中年我们到底还需不需要改变自己呢?如果要改变,还有改变多少呢?我的回答是,前半生以改变为主,后半生以适应为主。适应是什么?适应就是佛家的随缘,适应就是耶稣的博爱,适应就是心理学的接纳,适应就是灵性修养的如其所是。 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心态! 从你大脑的想象和白日梦中走出来,从你对昨天和明天的牵挂中走出来,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真实中。想象一下,是什么事情叫你焦虑?是什么人叫你忧心?你对这些工作、事情和人有着怎样的“白日梦”、“想象”和“计划”。 你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还是活在现实里?你是活在过去和未来的情节里,还是活着当下的呼吸中? 你是活在焦虑、担忧、痛苦中?还是活在淡定、知足、简单里? 无论是自己、工作、爱人、亲人------过去很多过时的“理想”、“白日梦”,目前还活在你的大脑里,侵占着你的当下。很多年轻时的衣服已经过时,你还放在自己的衣柜里,占据着你的空间。这正是叫你“亚历山大”的源头。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年轻时没有很好的看到自己、认识自己、找到自己、调整自己。难道真的要等到行将就木那悲哀之时?如果从现在开始,换一个心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工作、老公、孩子、自己,是否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觉。------然后,谁知道呢?你甚至可以活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
潍坊心理医生 潍坊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