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潍坊新月心理咨询中心官网!
咨询范围

  情绪、心结、职场类: 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自卑、自残、紧张、疑病症、脸红恐惧、余光恐惧、心脏病恐惧、艾滋病恐惧、考试紧张、失眠、神经衰弱、职场压力、工作怠倦、情绪低落、厌食暴食、老年心理、性心理等

  婚恋、情感、家庭、亲子类:婚姻危机、婚外情、出轨、夫妻关系、离婚、失恋、单亲家庭问题、婆媳关系、男人心理、女人心理、孩子学习、考试、性格、早恋、网瘾、厌学等

信息展示/Info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展示
婆媳关系难处的心理根源
文章来源:新月心理咨询  击数:853  文章更新时间:2015/4/15  

 

近来家庭婚姻关系来心理咨询、辅导的日渐增多,究其原因:婆媳关系难处占首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直接影响我们社会的稳定。为什么婆媳关系难相处和谐呢?依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时,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处在婆媳之间----儿子兼丈夫角色的男人们:为了维系婚姻关系,在两个女人之间受过多少夹板气、赔了多少笑脸、编了多少瞎话......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在以父子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里,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会弱一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的-----“等差之爱”。意思是说,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既“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

当原本两个没有亲缘关---“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那么“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所以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不满意就产生了。

首先,当婆媳之间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界限,就会对--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其次,双方的心理预期: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第三,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对于娘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姓名被改变,或是只保留娘家的姓氏,变成“王李氏”、“张刘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为夫家父子轴上的一个配角。娘家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真情表达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还不是自己的家,要对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并非易事。因此,媳妇处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几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终于变成了自己家。

第四,中国家庭主流文化是—父系制传统中国社会里传统的“父系”制度强化了生男嗣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媳妇而言,要巩固自己在夫家家族中的地位就得靠替夫家生出子嗣,惟有如此才能延绵夫家家族的香火并提供祖祭拜时主要奉祭的人员。但若生不出子嗣,则恐遭休妻或纳妾的命运。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媳妇由年轻到熬成婆婆的这一路上,儿子便成为自己**真实的情感寄托也是**重要的生活依靠。然而,这种因文化结构限制而更形强化的母子连结不但造成婆婆对儿子的**偏袒,更对婆媳关系而言成了一大致命。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媳妇就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生的、养大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呢!”她们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友情链接links

潍坊心理医生 潍坊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