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抑郁症和抑郁型人格:
我到底是不是生病了?——抑郁症 & 抑郁型人格
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抑郁症包括重度抑郁(单次发作、周期性)和心境恶劣(慢性抑郁)两种,其中重度抑郁障碍有几个重要的前提:1.有至少两周以上呈现抑郁情绪或者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2.个人情绪有显著的变化。3.影响到正常的社交,工作或学习,其诊断标准如下*:
在日常生活中有抑郁心境或者丧失快乐。(**重要的两点)
至少有以下5种症状(包括抑郁心境和丧失快乐)
-睡眠过多或过少;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精神运动性激越;
-体重减轻或食欲改变;
-精力下降;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过度内疚;
-难以集中注意力、思考或做决定;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想法。
以上症状几乎每一天都出现,且占去当天大部分时间,并至少持续两周。
*诊断标准和诊断工具:医生不会仅仅简单地判断或让你自我报告是否符合上述标准,而是会借助结构化访谈、量表等诊断工具或方式进行诊断。
抑郁症的病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紊乱,如递质含量不足或受体敏感度降低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也会造成抑郁症;第三,皮质醇(与压力有关)分泌过多或调节异常也会引发抑郁,有研究也表明产后抑郁与此有关;此外,非生理因素,如压力事件、人际关系质量低、消极认知等也会导致抑郁。和许多精神障碍相似,抑郁症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环境也会影响其遗传效应的发挥。
与抑郁症不同,抑郁型人格是指抑郁型的认知、情感、意象与感觉会以隐蔽、有序、缓慢而持久的形式浸润于个体。有学者将抑郁型人格分为内摄型——“我不够好,我有缺陷,我自作自受,我就是罪恶”和依赖型——“我很空虚,我很饥渴,我很孤独,关心我吧”,前者倾向于自我攻击,后者倾向于关系依赖。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11ceaed7703c92c9c32ce6363b3b4c5_hd.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
起因、经过和结果——抑郁症和抑郁型人格的区别
一日是抑郁型人格,终生是抑郁型人格
抑郁型人格是一种特质,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重度抑郁障碍或心境恶劣(慢性抑郁)则会随着治疗和环境变化而发生质的改变。具体来讲,非周期性重度抑郁发作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但后面会多次复发,且复发次数越多,再复发的风险就越大。而抑郁型人格不会有出现明显发作的时段,也不会有大的起伏。
抑郁症让我受伤
除持续时间之外,二者带来的功能损伤程度也是不同的。重度抑郁障碍发作期间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功能丧失,而抑郁型人格则相对较轻,但作用时间长,故仍不可低估。比如,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睡眠饮食状况,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无法进行,但对于拥有抑郁型人格的人而言则不存在生活的异常。
一个更生理,一个更心理
成因方面,抑郁型人格的研究者较少关注于生理因素,如神经递质系统、皮质醇、脑功能等,而更多关注于早年经历、客体关系、消极图式、遗传因素等。相反,生理因素在抑郁症,特别是重度抑郁障碍中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后需要考虑的是,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比如,乐观积极的人也可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一个时间点出现重度抑郁发作,而抑郁型人格的人也未必要经历重度抑郁发作。
目前来看,抑郁症在关注度上高于抑郁型人格,但其实后者更容易造成长期的、不易觉察的伤害,应同样获得关注,且应避免误诊或自我诊断为抑郁症,为抑郁症患病率做不合理贡献,甚至接受不当的药物治疗。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c9b8344af0f109db485d4d4def61fe1_hd.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c9b8344af0f109db485d4d4def61fe1_r.jpg">
病来药挡,及时求助
我得了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症状萌芽期:了解相关知识,如DSM-5中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客观冷静分析自身现状,如有问题或怀疑抑郁症发作,及时就医或寻求更专业人员的帮助;
获得可靠的人际支持,积极与家人、恋人和好友交流自身现状,要求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做运动,如慢跑;
尽量做到规律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
寻求有效地方法调整睡眠,若选择服用安眠药或褪黑素类,一定要遵医嘱;
保持乐观,调整消极的思维模式;
如果是心境恶劣(慢性抑郁)或周期性重度抑郁障碍,可寻求长程的心理咨询服务。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44bced316d3daae13e3558b1e748aa3_hd.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
我是抑郁型人格应该怎么办?
进行自我觉察,并有意识地调整消极的认知模式;
建立并维系和谐的、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很重要;
抑郁型人格并不必然意味着低自尊,接纳自己很重要,不要将人格中的抑郁或回避成分泛化成为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人格整体发展;
避免过度的内在省察;
重视体验,积极参与到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和活动中,或可以感受大自然的身心疗养;
保持身体健康,规律睡眠、饮食,坚持运动;
避免过度的压力,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时要关照好自己;
需要时可选择心理咨询服务。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379a58e8848dd480a8758210fdf5b23_hd.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379a58e8848dd480a8758210fdf5b23_r.jpg">
如何和抑郁症患者相处?
如发现身边朋友或恋人出现活力减弱、睡眠饮食状况紊乱、情绪持续低落、价值感降低等症状,应及时予以关注,并在需要的时候陪伴其就医,接受诊断和治疗;
正确认识抑郁症,像关爱病人一样关注抑郁症患者,杜绝偏见;
陪伴与鼓励,但请不要用“你快点好起来”类似的话鼓励患者,而应该用“我觉得都会慢慢过去的”类似的表达;
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帮其维系人际支持系统;
具备自杀干预的相关知识;
此外,还要增强自我察觉,保持积极乐观,有时候症状也是会“传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