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工作里擅长“甩锅”的人,一定是坏人?
擅长甩锅的人,一种是故意为之,心存坑人害人之心,这种是少数,却让我们印象深刻;还有一种本身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不该承担这份责任或压力,在别人看来就是“甩锅”。



如果一提到“甩锅”你就炸毛,有一万个理由去抨击它,恰恰证明没有了解它的内涵,想要在工作中长期干下去,就要学会适当“甩锅”。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哪有简单的对和错。









01
怎么面对“甩锅”?


拳击训练时,教练会告诉你,想揍人,先学会挨揍。职场中一样,起初你会面对各式各样的“甩锅”,首先要先学会面对。



在西方,Pass the buck是作为“甩锅”的英文表达方式,一方面,甩锅强调将决策权交由他人,华盛顿大学的雪莉·萨默斯(Shirley Summers)将其定义为:甩锅是放弃选择的自由以避免对结果负责。



另一方面,甩锅强调将差错导致的消极后果转移给他人,布拉德利大学唐娜·希尔(Donna Hill)将其定义为:将不良行为或结果的责任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过程。在实践中,最常见的甩锅形式为上司将自身的过错甩给下属,即下行甩锅。



真到工作里,你会发现不止领导,有工作了几十年却依旧没有得到提拔重用的“老油条”,也有初入职场,不愿吃苦的“小油条”,让人防不胜防。他们找出各种各样推脱的理由,实在差强人意,让人恨不得直接怼回去,但这样做的后果,要么是得罪人,要么是斗不过,反倒给自己增添了许多麻烦。



这时候,你不妨:



1)别直接对着干



2)别应承下来



3)学会拖下去





  图|Pexel


接到任务时,一定要学会拒绝,比如财务小张向身为“EXCEL高手”的运营小郭求助,解决了一个薪资计算问题。然而,小张操作失误导致薪资条被群发,一番迷之操作下最终小郭背了黑锅,被公司开除。



如果是份内之事,对任务分工存在疑惑,要及时与责任人沟通,争取获得明确的回复,并形成书面共识。要不很容易成为“背黑锅”的对象。





02
为什么要“甩锅”?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人,并被社会赋予了一些社会角色,例如:父母、儿女、朋友、领导、员工、丈夫、妻子等,同时赋予了此角色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期待,这也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一个人的角色行为是否符合ta所处的地位和身份,要看ta在多大程度上遵从了角色期待。



一般一个个体在角色扮演有如下三个过程:



角色期待



公众对个体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比如母亲这个角色,可能的社会期待就是满足孩子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



角色领悟



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每个人对母亲角色的认知和理解都不尽相同,那么根据社会期待,有人可能理解为:吃饱穿暖、确保环境安全就可以了,那有人会理解:确保环境安全只是避免生理上的伤害,那么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还要提高养育能力培养孩子的心理安全的能力。



角色实践



个体通过对角色的领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其社会角色。



现在就不难理解了,我们之所以不懂装懂或“甩锅”,是因为担心大家对我们的角色期待与我们的实际行为的落差被看到,从而戳穿了自己没有较好的遵从角色期待的事实,那么不懂装懂或做个甩锅侠,是我们本能的自我防御,掩护自己不受鄙视或伤害。



所以“甩锅”并不可耻,能意识到自己是个“甩锅侠”,改变便在发生了。





  图|Pexel


认清这个现实:



工作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几十上百号人一起共事,你无法百分百掌控结果,更无法改变他人。适当“甩锅”有助于解压,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



工作场景并不等同于生活场景,它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存在,你完全可以扮演另一个自己,一个能甩锅、会甩锅的人。









03
怎样“甩锅”?


记住这几句话:



做得好,是我好,做得不好,是环境的错,请停止责怪自己!



这不是自私。会把错误“甩锅”给别人的人,才是在心理上更“安全”的人。而在心理学上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一问题,就是自利性偏差:



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也叫自我服务偏见,是人们在加工处理与自我有关信息时,而产生的一种潜在的偏见。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习惯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优点,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把好结果归功于自己,把坏结果归因于别人。



认知心理学博士安妮·杜克在《对赌》一书中,对此有形象的解释:



为什么在牌桌上一夜暴富的人,最后往往会输得倾家荡产?



原因在于,这些人看到别人赢了钱,就会觉得是运气。



而自己赢了钱,就觉得是实力,于是只要赢了一次钱,就觉得自己次次都能赢。



最后导致血本无归。



乍看自利性偏差并不是一个正确价值观,归因错误,会放大人的贪婪与嫉妒,但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个体提高自我价值、避免自尊受打击,获得积极的情绪和内在体验。



尤其是工作场合,结果不好已经够让人沮丧了,如果再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内在力量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人的精神能量就会枯竭。避免内耗,提高自尊与行动力,使我们更有动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等到内在力量充足了,再来反思自己的问题,整体上,便能让自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