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那么容易感到尴尬?
试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是否有出现类似的场景:在公众场合演讲却忘了词甚至破了音,步入洗手间时却发现有异性正在使用,看见一对情侣行为在地铁上举止亲密……表面上风平浪静,镇定自若,实际上已经“脚趾扣地”,甚至在未来某个时刻想起也会面红耳赤,心想:怎么这么尴尬啊!
我们不仅对自己所遭遇的事情感到尴尬,也会对他人的经历感到尴尬,恨不得立刻离开现场。那么,尴尬到底从何而起呢?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做到不被尴尬的情绪所困扰呢?
尴尬是一种社会情绪,诞生于我们的自我意识以及和社会他人的交往之中。根据Michael Lewis的情绪发展理论,尴尬是其中一种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它的发展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出现,例如,当婴儿开始意识到镜中的人是自己。
而当我们拥有了自我意识,也意识到自己身处于社会之中,我们的行为是可以被他人所观察和评估时,我们便会去自我监控来确保自我的行为是符合常规的、被接受的。
01
#社会准则#
但使我们规划自身行为的不一定是法规条例,也可以是“社会准则”(social norm)。社会准则是被一个群体所共同理解和自愿遵守的规则,反映了群体成员一致的期待。在网络平台上被不同博主演绎的“合法但有病”的行为,正是点出了那些,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家都心照不宣遵守着的准则。而那些脱离了这套准则的行为,例如在拥挤的电梯里面对面站着,在空寥寥的餐厅和陌生人拼桌吃饭,洗头的时候睁眼看着理发师,便让人感到尴尬和无所适从了。
当我们自发去遵守这些准则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做出合时宜的举动,通过观察他人举动确保自己不是偏离常规的,是可以被群体接受的。但往往,遵守准则不会得到褒奖,只有在违反了常规的时候才会得到关注与评估。
02
#有人在看我吗?#
有时候,我们也许并没有被他人注意到,但我们依然感到尴尬。比如走错了厕所但是没有第二个人看见,一个人在食堂吃饭而周围都是结伴而行。
我们对于自我认识的构建,一部分来自于反射性评价(reflected-apprasial),通过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来认识自我。
其中包含了Charles Cooley提出的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概念,指我们会想象他人如何看待和评价自我,并通过这些信息来构建自我。因此,我们可能会想象其他人正在关注我们的行为,并产生负面评价,因而感到尴尬。
03
#尴尬不是我的问题,是你越界了!#
尴尬与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体验相关,有时,当我们在社交中被迫去过度暴露自己时,便会感到尴尬。这可以是身体与心理层面的暴露,例如在公共场合被请上台去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者被问及隐私。尴尬此时是一种保护机制衍生出来的不适感,让你意识到,这样的社交距离过近乃至越界了。
04
#到底是谁在尴尬?#
为什么有的人在大大小小的场面中都可以淡定自若呢?明明作为围观的人都已经替对方捏一把汗了,她/他却可以把尴尬无形中化解,甚至压根儿就不在意呢?有时候,我们容易感到尴尬,可能是因为:
过度关注自身。根据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我们会过度放大自己的行为举止受他人关注的程度。这会让我们在行动和讲话时感到压力,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会被注意和评价。
自我监控程度高。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指的是根据社会环境与状态去调整自我行为和表现的程度。具有高自我监控人格特质的人更有可能去注重社会情境来调节自身行为,从而获得社会认可,满足他人期待,和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
共情能力高。我们常说“我都替他尴尬”,对他人的窘迫表示“大型社死现场”,这种“共情尴尬”(empathetic embarrassment)使我们代入了他人的身份,设想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我们身上时会有什么感觉。但这种共情和普通的情感共情却不太一样,区别于是否共情于当事人所正在感受的情绪,“共情尴尬”未必是当事人正在感受的尴尬。换句话说,我们只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设想当事人会感到尴尬,但事实上人家也许并不在意。
尴尬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只是当它不断壮大,便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正常社交或者个人发展。比如,担心尴尬而不愿展现自己的能力;担心说错或是被他人觉得爱出风头,甘愿做个小透明;课上回答错了问题便日思夜想,觉得大家都会看不起你。我们可以试着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转换心态:
当事情发生了,避免去内耗自己:“如果我当时没有这么做就好了。”可以去大方地直面它,接受他。如果这件事打扰到别人,主动承担后果,例如表示歉意。
想想聚光灯效应,如果大家都在注重自己,忙着做自己生活中的主角,那么谁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关注你呢?换位思考一下,你会因为课上有同学外放视频对ta有负面评价吗,你会一直记得这件事吗?很大可能,你并不会在意这样一件小事。
如果一个场景或人使你感到尴尬,可以表现出来你的不适甚至愤怒,明确边界感。
了解尴尬的来源,是在意他人的评价吗?为什么在意他人的评价,是成长过程中受到的评价和规训吗?这些指责和规训来自于哪里,父母长辈或是朋辈吗?你是否内化了这些评价,产生自我约束甚至低价值感?那么,那些让你感到不安和低价值感的评估和准则还需要遵守吗?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一步步推断并了解自我的方式。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秉承“只要尴尬的不是我,尴尬的就是别人”的理念,大胆表达自己,无所畏惧!